一、

  

今年来,在美国社交连续霸榜的 Locket 与 LiveIn 成为了产品话题。先把话放在前面,我不认为有引流潮流的可能性,但这是在 story 之后,对亲密关系社交的另一种解法。

 

亲密关系社交,关键是制造朋友圈不想公开表达的,亲密关系之间的社交话题。snap 靠阅后即焚起家,story 更是神来之笔,通过对时间维度的掌控提供安全感。(Path 通过对联系人的质量掌控提供安全感,但失败了)

 

除了操纵时间之外,snap 的设计要点还包括以富媒体为主,通过富媒体聚焦 “分享生活瞬间” 的场景。普通人想和谁分享生活瞬间?当然是亲密关系。关系的 buff 让平平无奇的图片和视频也能生动起来。

 

所以亲密关系社交的切入点,是怎样建造 “分享生活瞬间” 的场景,并且以此作为产品的主要场景。

 

Locket Widget 这款产品,我用了 1 分钟,就有很强的动力继续使用下去,因为想和女朋友分享生活瞬间。

 

为什么我们不用微信分享呢?微信的对话场景太混乱了,以至于我主要用它来传递信息。平时也分享生活瞬间——但亲密关系的分享设计有两点决定性的差异:

  

  • 平庸琐碎的内容也愿意和亲密关系分享(并且强烈地暗示你这么做)

  • 引导分享行为高频率发生

 

高频分享平庸琐碎的内容,这件事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中是反常识的,需要为此定制聚焦的 “亲密关系房间” 。在 snap 操纵时间的解法(阅后即焚+ 24 小时更替)之外,Locket Widget 的解法是「操纵空间」,把 widget 放到你的桌面,用巨大的面积占领你的注意力,用纯粹的生活分享建造交流场景。只有亲密关系才值得这么做,我们也想随时都能看见彼此的生活瞬间。

 

只要看见她的生活,我就很开心。

 

这种解法还真是感性又奇妙……

 

二、

 

犬校同学提问:“在微信里面分享琐碎生活,我打开微信对话框的时候说明当下的我是 ready 的,我还可以针对内容做回复,但 Locket Widget 只能看,不能构建交流场景,导致我和女朋友的沟通被强制分为两块,比较割裂。”

 

而我是这么看的。

 

我和女朋友都是分享欲特别强的人,尤其她每天都会拍拍拍不停,吃饭也拍,运动也拍,出门看见这个那个也拍。高频的分享不需要实时互动,她发出来就高兴了。widget 反而给了她不断分享给我的动机,否则发微信会觉得琐碎且打搅。

 

“沟通被强制分为两块” ,正是这款产品吸引我的原因——仅限于亲密关系之间,纯粹意义上的 “分享生活” 。如果期待回复,反而会提高分享阈值,过滤掉平庸重复的日常琐事。

 

举个例子,女朋友刚才微信问我,中午吃什么?肯德基。肯德基里的什么?辣堡套餐。一问一答。

 

我不会主动向她分享午餐,因为在微信语境下觉得这很无聊。

 

但如果我和她一起用这款产品,很可能我吃每一顿饭,骑完动感单车打卡,看电影玩游戏,都会不厌其烦地分享给她,构成我的一日 story。对于分享欲强的亲密关系来说,这是亲密的表达方式,交换生活碎片就像交换唾液一样。每一条 post 并没有收到回复的预期,而是希望 “和你分享我的一天” 。

 

三、

 

在写以上两个小节的时候,我对 Locket Widget 只是浅尝辄止。当时国内的几款山寨版,品质相当粗糙,下不去手。后来犬校同学提醒我,抖音在消息 tab 顶部也做了这个功能,叫 “密友时刻”,于是和女朋友一起用了两个月,非常快乐。

 

我们把 widget 放在 iPhone 左滑到底的组件页,浏览既方便,也有私密性。每天都会互相发 2-5 张图不等,包括:

 

  • 每天健身完之后,拍 “卡路里消耗” 打卡

  • 吃晚饭和水果的时候,经常拍照告诉对方自己吃了什么

  • 她有时出去一趟,也会在路边随手拍拍,比如做核酸的长队,比如小区里开的花

  • 拍各自的猫

  • 她的自拍

  • 五一假期她去四方酒店,房间/室外/自助餐,看见什么拍什么

 

选择这种方式沟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内容质量极低极琐碎,发在 IM 里不符合直觉,也不需要快速回应,但会希望你知道我今天过得怎样,也想知道你今天过得怎样。所以会发在类似于 “共享相册” 的地方,纯粹的分享而不是对话。

这是很典型的亲密关系的分享欲。

 

由于 iPhone 桌面左滑到达,维持高触达率,这才能维持分享习惯,每隔几个小时看看她有没有新相片。以及随时可以像翻相册一样,查看对方的日常。

 

大多数时候,相片看过就看过了,可能晚上电话的时候聊起几句,或是微信里闲聊几句。少数情况下会在抖音里直接回复一句,就像评论一样,但也不会来回回复,评论看过就看过了。

 

所以我这个从来不看抖音视频的人,居然成为了抖音的日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