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是智商税吗?

  2021年3月,一位伊朗投资者以290万美元购买了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的第一条推文NFT。一年多过去了,在4月份的拍卖中,这条NFT收到的最高出价是277美元。

  “纯纯大冤种”并非只有这一位。自去年七八月份开始,NFT依托于元宇宙迅速蹿红,很快就成为了潮玩、藏品、投资界的宠儿。但最近的两三个月,随着加密货币圈的动荡,尤其是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稳定币系统Luna-UST的突然崩盘,导致这波熊市效应继续加剧。

  币圈地震,祸殃连绵。NFT更是因此陷入浓重的低迷境地,“抛售”“交易量跳水”逐渐成为这段时间NFT话题中的热议词。有的NFT平台一夜消失,有的数字藏品疯狂掉价,很多曾经风头无两的NFT项目只留下一地鸡毛。

披着技术外衣的金融“镰刀”

  2022年1月,华语乐坛永远的周董联合好友推出的NFT项目“幻象熊”发布售卖,40分钟交易额超6200万人民币,堪称现象级项目。但来到熊市周期后,幻象熊的地板价已由高点下跌了96.6%。

图片

图源:互联网

      凡此种种,均可以看到NFT的“造富神话”在不断破灭,即使有名人站台也不例外。NFT数据分析平台NFTGO 6月24日的数据表明,NFT市场的总市值已由今年2月所创的366亿美元的高点跌至226亿美元,跌幅超过38%。

      除了市值下滑以外,NFT的热度也在急剧冷却。Google Trends显示,NFT的全球热度指数自去年7月开始攀升,到今年1月中旬达至巅峰,之后就一路下滑,渐至谷底。

图片

图源:Google Trends

  NFT,即非同质化代币,通过区块链将同质的数字内容转化为具有可追溯性和唯一性的资产。在区块链的旗帜下,NFT被大肆鼓吹其不可分割、独一无二的特性。

  关键是,NFT可交易,且交易具有流动性。一个NFT项目,只要能创造“稀缺”,并凝聚一部分人的价值共识,项目方就可以“坐庄”,除了在一级市场上以固定价格发售外,还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得一定比例的“版税”分成。

  炒作之下,NFT的标榜价值和真实价值严重割裂。因此在国外市场,我们看到了价值数十万美金的卡通头像,数百万美金的推文,数千万美金的数字画作。甚至在冬奥会期间,冰墩墩NFT在二级市场也曾一度暴涨数百倍。

  一时之间,万物皆可NFT。NFT的传说在花团锦簇的表象下不断升温,被心照不宣的是,NFT的价值集中在了其金融属性,而非功能属性。换句话说,多数NFT的价值在于金融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对此,比尔·盖茨曾直斥NFT项目是基于“博傻理论(greater-fool theory)”的骗局。所谓“博傻理论”,就是在资本市场中,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即,虽然明知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没有人觉得自己会是最后一棒。

无法落地的技术无法释放价值

  正是基于这种强金融属性,加之开发成本相当低廉,NFT项目往往会吸引到各种狂热的投机者。但对于入场的玩家来说,风险也因此如影随形。

  比如:项目方中途卷款跑路,或者项目代码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审计,项目方在智能合约中留有“后门”,NFT被盗等等。今年3月,国产动漫IP阿狸系列NFT盲盒被曝技术漏洞,“盲盒”变“明盒”的翻车事件让NFT的技术安全性深陷质疑。因此,NFT常常被认为是“智商税”,NFT平台也被视作“割韭菜”的温床。

  相较于国外NFT产品被炒出天价,直接或间接与虚拟货币挂钩,国内在NFT交易上有着明确的监管规定。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为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提出六条规范,包括金融产品不可以NFT化、不可以削弱非同质化特征、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设立交易场所、不使用虚拟货币、实名认证、不直接或间接投资NFT。

  在这一导向下,国内各类平台出于合规要求,开始有意识地规避“NFT”这个名词,主打“数字藏品”这一概念,强调是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标识的特定数字作品。与使用公链、加密货币交易的NFT不同,国内数字藏品多基于自建联盟链、法币交易,当然,不同平台的技术实力以及可信度不同,对于买家来说也需要仔细甄别。

  尽管不少人认为数字藏品是NFT本土化的有益尝试,但事实上,多数人买入数字藏品还是出于投资增值的目的。而且数字藏品与NFT的内在技术逻辑一致,同样也会面临一些不可预期的安全风险。至此,NFT的使用价值依旧未知。

  随着各类NFT价格的暴跌,有人认为这是泡沫破灭的先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周期性波动。就像虽然NFT市场充斥着很多乱象,但这并不意味着NFT技术本身没有价值,也不代表这个行业没有前景。

  客观来说,当前NFT市场的低迷,是受到近期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齐跌,以及加密市场萎缩的影响。一方面,之前的NFT市场其实存在着很多的非理性上涨,此轮的大幅下跌更类似于一场行业洗牌,剔除掉更多“劣币”,让持有投机想法的人群尽早离场;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反馈了市场的选择,目前NFT的实现形式并不能够持续吸引用户,也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太多的“一锤子买卖”下,社区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无论技术本身有着怎样的创新性和革命性,如果没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落地,没有带来确切的产业升级,那终究还是沙上垒塔,风吹即散。

可能的出路

  就NFT这个新事物来说,无论是局中人还是局外人,都无法对其未来给出一个明晰笃定的判断。市场的波云诡谲总是让人身陷迷雾。如果有一天,NFT不再是一小撮人倒腾的金融玩具,而是真正走向大众,那么它的价值又会诞生于何处?

  回归本质,NFT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区块链平台上得到确权,也就是获得了唯一身份,且不可篡改和复制。理论上,它可以赋能万物,为所有实体资产提供映射,在物理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之间架起桥梁。

  基于这一特性,NFT被元宇宙经济寄予厚望。短期来看,NFT还只能被用于数字作品的确权、流转和交易。但长期来看,在推进实物资产从资产上网到资产上链的过程中,NFT将承载更丰富的实用价值。

  当下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尝试。

  由虚拟球鞋与时尚品牌RTFKT和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联手推出的“Clone X”NFT项目,共包含20000个3D虚拟人物NFT。

图片

图源:OpenSea

       从RTFKT团队的官方推文中可以发现,他们直接定义了NFT虚拟人物的概念,所有的Clone X都有三维模型文件,可以引入多个元宇宙平台。未来Clone X甚至可以植入AI芯片,与持有者进行交互,再通过VR设备增强体验感,成为能够跨多个元宇宙的、真正实现“NFT+AI+VR”三位一体的项目。

  这个NFT系列的少见之处就在于,在艺术和科技的底座上叠加了应用价值。对于NFT的持有者来说,NFT不再是空中楼阁,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未来你进入元宇宙的入场券,代表了你在数字世界实现交互活动的对外形象。

  此外,不同行业也开始探索自身专业与NFT技术融合的可能。

       NFT+音乐:腾讯音乐打造的NFT音乐项目“TME数字藏品平台”,与赛博歌姬合作推出国内首套“音乐+虚拟形象”数字藏品“AKINI ZONE”系列,提供了形象塑造、声音传播的新场景。

       NFT+运动:运动品牌361°联合潮玩IP FATKO推出“我是东方未来”系列NFT数字藏品,在蚂蚁链上线,开启了虚拟反哺现实的新路径。藏品同款服饰在电商平台及线下渠道开售,打破次元壁,实现了运动品牌、潮玩品牌与NFT跨界的全新玩法。

  随着NFT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人类对于数字时代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NFT在版权保护、数字艺术收藏、元宇宙游戏、虚拟资产管理等领域也许将大有可为。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以NFT为噱头的投机、炒作等行为,充分意识到赌徒心理下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损失,谨记“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内的钱”。在斑斓的数字图景在宇宙面前铺开之前,我们还需要走得更稳健一点,更坚实一点。

  参考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407323380625796&wfr=spider&for=pc

  http://news.inewsweek.cn/finance/2022-07-11/16094.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397910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90730877468055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