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对于币圈而言也许是异常艰难的一年,那么为什么会经历如此颓势呢?整个行业的复苏还有希望吗?这也许是整个圈内人都关心的问题,为此文本作者将带大家梳理币圈近两年的大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货币的未来做出预判,也许结局会令你大吃一惊。本文译自 Fast Company 中原标题为“What the hell happened to crypto this year?”的文章。

  2018 年币圈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还有希望吗?

  就在2018年临终的前两周,Facebook 的发布数字货币的计划遭到了泄露。之前 Facebook 由于泄密造成名声大损,原本以为加密货币能拯救一下,结果币圈突然崩盘,使得 Facebook 刚出火坑,又入冰窖,简直雪上加霜。今年比特币从20000美元的高点暴跌到3000美元左右,使得整个加密货币行业都处在不断萎靡的颓势中。

  近年来,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但今年突显颓势,那么在这一年中币圈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呢?行业的复苏还有希望吗?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先理清一些事实。

  泡沫

  比特币在年初上涨时,无论扫地大妈还是嫩模少女都开始变得神经兮兮了,大家都疯狂地想挤进这个市场。那时也有很多人提醒说这是个泡沫,但没人意识到它会崩盘地这么快。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数字货币就像提款机,这种免费捡钱的事为什么要放弃呢?

  然而,一切趋于泡沫的迹象其实早早就已显现出来了。首先,就像从前的泡沫行业一样,人们对加密货币的信任和投资完全基于自己的感性认识,而非任何客观的内在价值;其次,消费者担心错过发横财的机会的狂热心态也让这件事变得更混乱了。所以一旦心理预期被打破,整个产业崩盘的速度就可想而知了,以太坊后期超火的应用FOMO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比特币突然成了轰动全球的狂热名词,一些公司就开始纷纷跟风,虽然大家都不太清楚这些公司之前是做什么的,但是他们的动机似乎仅是为了制造轰动,方便投机而已,一旦泡沫破灭,资本市场就开始迅速暴跌。

  就此,对冲基金经理马克·道(Mark Dow)曾在一年前于比特币期货交易开始后,决定做空比特币时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次感觉和以往不同,能明显地感觉到就是泡沫。感恩节后的系统服务器比以往忙碌得多,同时我们也开始看到了强劲的供给反应。

  虽然说泡沫是一项复杂的力学运动,然而每次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情感来助推抛物线状的活动轨迹。此外,我们对泡沫对象的理解越少,贪婪和“害怕错过”的心理就会越强烈。

  当时,马克·道都想象不出该怎么描述当时加密货币的疯狂表现,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加密货币就是泡沫!现在看来,马克·道的观点十分有先见之明,他向彭博社表示,自己因将其视为泡沫而在上月两次获利。

  早期其他危险信号

  要探究加密货币今年的表现为何会如此令人沮丧,原因恐怕要从几年前说起。在比特币兴起的早期,比特币交易商 Mt. Gox 是处理交易的首选服务商,然而2014年 Mt. Gox 遭遇了一起损失价值达4.73亿美元的黑客攻击,随后就停止了服务。这件事让市场信心受挫,不过当时人们还是趋于相信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所有技术难题,只是还为时过早。

  然而不幸的是,黑客并未就此收手,近几年反而更为猖獗。2016年,基于以太坊的区域链组织 DAO 由于被黑客抓住技术错误而丢失价值5000万美元的数字货币,2018年1月初,日本交易所 Coincheck 披露了一起损失价值高达5.34亿美元的黑客入侵事件。据外汇交易所 Oanda 亚洲交易主管斯蒂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说,黑客攻击是对加密货币产生激冷效应的第一要素。英尼斯表示,当听到黑客窃取巨额财富后,“用户就会非常担心他们的钱也可能被盗。”

  在 Coincheck 遭黑客攻击以及韩国交易所 Coinrail 遭受重创后,东亚各国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宣布了不同的措施以更好地监管加密交易。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着这项新技术是否会冲击主流社会,也关心着在大规模黑客攻击之后,政府的“打击”行动是否会对公众的看法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事实上,在抵达2万美元峰值之后,比特币在2018年初立即跌至1万美元左右,并在这个数额段内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

  缺乏制度保障

  比特币和区块链受到政府的一些“打压”后,倘若还想要获得持续的盈利和成功,就必须得到主流社会的普遍接受。尽管一些金融机构宣布了开发区块链项目的解决方案,但还有其他许多机构对此犹豫不决。比如,摩根大通 CEO 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一年中多次发表评论表达自己对加密货币的反感,他的一句经典的台词就是:“我才不在乎比特币呢。(I don’t really give a shit about bitcoin)。”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评价里也没说什么好话,他称加密货币为“老鼠屎”,这就几近于向好奇的投资者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当华尔街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的看法占据了市场主流时,也就是从本质上预示着比特币不值得浪费时间。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猜测,比特币的大幅升值可能是由一种“炒高再抛售”的计划导致的。据称,美国司法部正在研究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数字货币泰达币(Tether)被用来操纵比特币市场并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而泰达币之所以与美元挂钩是为了减小波动性。这一理论源于一篇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将泰达币置于聚光灯之下进行了严酷的分析。这也让许多人相信,最初的比特币热潮是人为制造的,注定要破灭。

  另一个能对比特币产生持久冲击力的机构可能就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了,该委员会拒绝批准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按道理讲,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将是更多金融人士涉足区块链的一条捷径,它允许投资者在不拥有实际资产的情况下涉足比特币;不仅如此,它还将使比特币能够在重要的金融市场中流通。不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尚未允许此类基金存在,主要是因为无法监控加密交易以避免市场操纵。

  英尼斯表示,实际上,无法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将在总体上阻碍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发展,因为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没有来自华尔街的潜在背书。”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又从1万美元左右跌至6000美元左右。

  内部之争

  当然行业经济的衰退并不全是外部因素的锅,内部的混乱之争同样是釜底抽薪。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民主的系统,需要每一个节点参与者的共同支持才能保持系统的运转。当大多数人失去话语权而出现强制中心时,系统就会崩塌。

  在2016年 DAO 被黑客攻击的那次事件中就可以明显觉察出这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实现所谓的硬分叉(hard fork),它将更新基于以太坊的软件,以修复易招致黑客攻击的技术错误。尽管这种方法存有争议,但 DAO 用户却不得不同意。虽然硬分叉得到了批准,但它创建了两个具有两套不同规则的活跃区块链,最终还是由于黑客攻击,加上应对无力,导致 DAO 在2016年走向终结。

  今年,我们看到围绕比特币现金(BCH)又爆发了一场类似的争斗。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币不是比特币,尽管它们建立在同样的架构上。比特币现金是由一群“矿工”创建的,他们不同意最初比特币系统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创立了一个新的区块链,按自己的方式运行。就市值而言,比特币现金一直是以太币和瑞波币(XRP)等货币中排名最高的加密货币之一。

  今年秋天,这个原本因为与原有比特币部门存在分歧而创建的比特币现金社区,也开始了一场“内战”。矛盾的根源在于,比特币现金开发者对系统的软件更新意见不一,因此他们决定实现另一个硬分叉。这就产生了两个新的比特币现金流派。在内部,这种分叉又引起了很多冲突,致使这个最受欢迎的比特币替代品之一由于未能达成共识,而不得不创建两条不同的路径,最终彼此开战。

  当硬分叉诞生后,参与者就不得不选择要走哪条路,于是,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就开始步入颓势。这很可能是导致比特币从6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的原因。如今,加密货币以不到一年前的80%的价格触底反弹。

  还有希望吗?

  币圈现在的处境肯定与12个月前大不相同:曾经的热门商品现在却变成了没人愿意碰的烫手山芋。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或加密货币并不会就此终结。尽管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泡沫,但即便是最严厉的批判者也看到了它的某种未来。

  例如,最先做空比特币的马克·道曾在初期的一篇帖子中提到:“一个人可以同时看涨区块链并看跌比特币。”而且,他不久前也宣布要结束卖空。

  同样的道理,即便是最热心的比特币倡导者也意识到:工具的更新势在必行。麻省理工学院数字货币倡议(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区块链研究高级顾问凯西(Michael J. Casey)最近撰文讲述了加密货币的冬天是如何到来的,也更进一步解释了其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好消息是,公众舆论的关注最终会消散,而随着关注的减弱,真正的开发者将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将真正完成解锁这项技术潜力所需的工作。正如在2014至2016年的间歇期间,我们就看到了类似的建设正在崛起。

  但无论生产出什么新产品,要得到公众和市场真正的接纳还需要很长时间。不过不管我们是否看好,行业传达出的信息和对其合理的想象都是非常必要的。

  这似乎也是大多数人的希望。即便是对比特币和加密交易持长久批评态度的英尼斯也承认,这种现状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是一派胡言。事实上,他也看到情况正在好转,如果这项技术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加密货币价格将会再次上涨。当然这回不再是因为市场对比特币的盲目追捧而上涨,而是切切实实基于技术的推动了。

  “这是一项合法的技术,它也将继续发展壮大”,英尼斯说,“长远来看我预计比特币甚至可能再次涨到1万美元,不过这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暂且拭目以待吧!”

  原文链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85052/beyond-the-bubble-what-happened-to-bitcoin-in-2018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